关于“两化融合”,人民日报印刷厂是这样做的...
时间:2019-12-13 14:33 来源:印刷技术 作者:张学甫 点击:
次
智能化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控制。如今,信息化已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了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的相互交融,
智能化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控制。如今,信息化已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了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的相互交融,不可分割,并催生出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即我们常说的“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4个方面。
对于报纸印刷厂来说,两化融合更多是指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人民日报印刷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实践信息化改造与两化融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而为了在保证报纸安全出版的前提下,减少差错,明确责任,提高生产运转效率,我们关注与实施的重点在于技术融合,具体来讲便是信息化软件(ERP)与工作流程软件(印前制版软件和屏幕软打样软件)等3套软件的融合。本文,笔者将为大家具体介绍两化融合方式。
在探索软件融合之前,我公司应用的ERP软件、印前制版软件和屏幕软打样软件各自独立运行,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可以看到,ERP系统只能做出一个粗略的计划,印前软件和印刷软件之间通过文件夹进行文件读取。在这样的运用场景模式下,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图1 ERP软件与印前制版软件的关系
由于传版安排在计划之后,做计划时版面、色次还未确定,ERP中的拼版折手计划与实际拼版情况很可能会不相符,导致印前和生产部门要反复沟通确认、改单子,如果更改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漏计和少计。
在这种场景下进行生产,生产报表全部依据手工单据,例如生产产量报表、用版报表、时效报表都需要手工填写和统计,月底还要进行多方核对,如若发现问题还要额外花费时间重复进行核对。
油墨预置、屏幕软打样等文件无法与生产同步,有时候生产都完成了,相关文件还没有传输到机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项目设计初期就确定了目标:
要打通软件与软件之间的壁垒,实现3个软件之间的数据联通;
ERP对数据进行校验和比对,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提示。
图2 ERP与生产软件结合点
经过与合作供应商的反复研讨,我们一致认为,要实现软件在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连通,就得有条贯穿始终的“线”——最小化的任务及生产作业管理模式,通过这条“线”来进行软件之间的串联。
在每个生产环节,我们都设计了作业模式:报社传版按每个版为单位,印前拼版按每个大版为单位,印刷按每一张CTP版为单位,最后出报按叠为单位,这一系列数据之间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关联,并进行一一对应。
例如,每套CTP版上的每个版面的电子文件是哪些,什么时候传版到达的,什么时候进行的规范化,什么时候拼的大版,大版文件名是什么,什么时候挂网的,什么时候输出了油墨预置文件及屏幕软打样文件,文件格式是什么,CTP版上的条码是什么,操作人是谁,CTP版在印刷过程中是谁取走的,什么时候上机开始印刷,什么时候完成印刷等。这些都能够通过各个软件的数据互通进行统一提取。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出错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追溯。
因此,最小生产任务——作业管理模式是本次软件融合的前提。
软件融合涉及到系统之间的数据衔接及比对,前期的准备工作复杂而艰巨,针对此种情况,项目组确认了方案的主体框架。在方案开发过程中,印厂、系统供应商、具体实施部门多次组织沟通会,对各项功能的具体细节做出确认,便于更好地实现目标。
在此过程中,我们和系统供应商的意见也不能随时保持一致,争论时有发生,遇到此种情况,双方都秉承一个原则:暂不考虑印厂之前的工作模式、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先讨论如何工作才能做到效率最高,能有效达到既定目标,并规划出一条双方认可的工作流程路径,再结合现有的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去为流程节点配备人员,重新梳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在软件功能开发基本完成后,项目组就系统试运行工作专门召开了专题会,研究上线的实施方案及各项测试准备工作,并落实硬件布线准备工作、软件操作流程和具体人员的分工。2018年11月初,硬件布线等全部落实到位,并对实际生产数据进行系统测试。经过两周的操作预演、操作测试和数据验证,后又经过局部修改,项目组决定在12月正式上线并切换现有流程和工作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验证阶段,需要对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是软件问题还是操作问题?分析后,双方都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后再进行下一轮的数据对比与分析,直到最后数据准确无误。
前期足够的准备与测试等工作,为系统正式上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线过程中,我们对一些特殊情况及时安排人员处理,对夜班数据进行全环节追踪和统计,经过3周的全力配合,融合部分正式上线运行,完全实现了当初设定的目标。
管理软件与工艺软件的融合为整个报纸生产过程带来了很大变化,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彻底取消了报纸生产环节传统施工单的管理模式,将一次印刷的一组版面定义为生产的基本管理单位,即作业。从“给人看的ERP”过渡到“给机器看的ERP”,这种模式实现了很多原来无法实现的便利,例如,一叠报纸所需要的所有版面都传版到齐了,系统就可以告诉调度,这叠作业具备印刷条件了。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那些多叠的报纸中有些叠可以提前印刷的情况。
工厂之前采用的是人工送施工单的模式,由于报纸夜间生产效率依赖于传版进度,受传版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传统靠人传递施工单的工作模式严重影响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交报时效。而通过两化融合项目,我们建立了生产指挥中心,生产调度通过大屏可以实时监控传版进度、提前预计每个印刷机台的落版进度,通过鼠标拖动作业就可以轻松准确完成报纸生产的实时度。
原来我们的生产调度人员基本上在印前部门办公,生产中要从印前车间到处“飞奔”,现在一切信息尽在大屏。图3为生产指挥中心的屏幕墙。
图3 生产指挥中心的屏幕墙
通过软件融合与加装传感器,系统实现了版面接收、CTP出版和报轮印刷等所有报纸生产环节的生产进度的自动数据采集。图4为印刷机台设备运行曲线。
图4 印刷机台设备运行曲线
印前人员通过两块屏幕可以同时查看ERP信息并进行畅流生产,有效提高了印前生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第一时间处理印刷最需要的版面,从而保证印刷设备的生产效率。
系统运行后,手工生产报表基本取消了,因为所有的工作都由系统进行了实时记录。图5为印前操作人员双屏操作。
图5 印前操作人员双屏操作
以前在进行印刷机台屏幕看样或油墨预置工作时需要机台操作人员到印前服务器上搜索相应的文件,非常繁琐。软件融合之后,相关文件实现了自动分发,屏幕看样及油墨预置工作在机台即可完成,如图6所示。
图6 机台屏幕看样
通过扫描CTP印版上的条码(如图7、图8),提高了工作的便捷性,同时避免因拿错版而导致上版错误,印出废报的情况。
图7 CTP印版上的条码
图8 印前环节与印刷环节扫描条码进行版面交接
安全印报可以说是报纸印刷厂的生命线。报纸印刷厂收到版面后,电子文件已经进入生产环节,这时如果报社又重新传版,就会给报纸印刷厂带来很大风险。
很多报纸印刷厂还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把前一天报纸版面印到第二天的报纸上了,造成重大质量事故。此次管理软件与工艺软件的融合,为以上两种情况提供了系统化管控和处理办法。
随着两化融合工作的逐渐深入,工业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也将进入到更深的层次。报纸印刷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更应该利用好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报纸出版做好保障。
|